激光粒度測試儀主要用于測量物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,是無機分析、有機分析和生物分析中較為常用的粒度分析儀器。其原理基于激光散射,通過測量散射光的強度和角度來確定樣品中顆粒的大小分布。這種儀器具有高精度、快速測量、測量范圍廣、操作簡便等優點。
激光粒度測試儀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對樣品中的粒子進行散射,通過測量散射光的強度和角度來計算出粒子的大小和分布情況。具體來說,當樣品被注入到儀器中后,激光束會照射在樣品顆粒上并發生散射。散射光經過收集系統收集,并由光學器件聚焦后投射到檢測器上。檢測器測量散射光的強度和散射角度,并將數據傳輸給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處理。根據Mie理論和光散射定律,可以計算出樣品中顆粒的大小分布。
激光粒度測試儀的組成部分:
一、光學系統(核心)
這是儀器的“心臟”,負責產生激光束并收集散射光信號。
激光光源(Laser Source):
功能:發射一束高強度、高相干性、波長穩定的單色激光(常用波長為633nm的He-Ne激光或405nm/650nm的半導體激光)。
要求:光束質量好,功率穩定,發散角小。
光路系統(Optical Path):
擴束鏡(Beam Expander):將原始激光束擴大,形成平行度高的準直光束,均勻照射樣品區。
傅里葉透鏡(Fourier Lens):位于樣品池后方,用于將不同角度散射的光聚焦到焦平面上的探測器上。其焦距決定了儀器的測量范圍。
空間濾波器(Spatial Filter):通常包含針孔,用于濾除激光束中的雜散光和高階衍射,獲得純凈的基模光束。
探測器系統(Detector System):
功能:接收并量化由顆粒散射的激光信號。
組成:一個由多環、多通道光電探測器組成的焦平面陣列。
中心探測器:接收未被散射的透射光(用于計算樣品濃度)。
外環探測器:由多個同心環和扇形區域組成,分別接收不同散射角度的光信號。小顆粒散射光集中在前向小角度,被外環小角度通道接收;大顆粒散射光分布在更寬的角度,包括前向大角度和側向,被外環大角度和側向通道接收。
作用: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,并按角度進行空間分辨。
二、樣品系統(關鍵)
負責將待測顆粒樣品以單分散狀態引入光束中。
樣品池(Sample Cell):
功能:容納樣品,激光束穿過此區域照射顆粒。
材質:通常為石英或高質量光學玻璃,保證透光性和化學惰性。
類型:
濕法分散系統(Wet Dispersion Unit):最常見。包含一個循環池,樣品懸浮在液體(通常是水或有機溶劑)中。
干法分散系統(Dry Dispersion Unit):用于粉末樣品,通過氣流(壓縮空氣或氮氣)將粉末分散并吹過光束。
分散與循環系統(濕法專用):
超聲波分散器(Ultrasonic Probe/Bath):施加超聲波能量,打散顆粒團聚,實現單顆粒分散。
攪拌器(Stirrer):保持樣品懸浮液的均勻性,防止顆粒沉降。
循環泵(Circulation Pump):驅動懸浮液在樣品池和管道中循環流動,確保測量的代表性。
進樣器(可選):
自動進樣器可實現多批次樣品的無人值守測量,提高通量。
三、電子控制系統
負責儀器各部件的協調運行和信號處理。
主控電路板:
控制激光開關、超聲波、攪拌、泵、閥門等部件的啟停和參數。
信號放大與采集卡:
將探測器輸出的微弱電信號進行放大、濾波,并轉換為數字信號(A/D轉換),傳輸給計算機。
電源模塊:
為激光器、泵、超聲波、控制電路等提供穩定的工作電源。
四、軟件系統(大腦)
負責數據處理、分析、顯示和報告生成。
儀器控制軟件:
提供用戶界面,設置測量參數(如超聲時間、攪拌速度、遮光度、測量時間)、啟動/停止測量、監控儀器狀態。
數據反演算法:
核心功能:根據探測器采集到的散射光強角度分布數據,應用米氏散射理論(Mie Scattering Theory)或夫瑯禾費衍射理論(Fraunhofer Diffraction Theory)進行復雜的數學反演計算,得到顆粒的粒徑分布(體積分布、數量分布等)。
需要輸入樣品和分散介質的折射率和吸收率等光學參數。
數據分析與報告軟件:
顯示粒徑分布曲線(直方圖、累積分布曲線)。
計算并報告特征值:D10,D50(中位徑),D90,平均粒徑、比表面積等。
提供數據比較、統計分析、報告模板生成功能。
五、輔助部件
外殼與機架:
提供機械支撐,屏蔽外部光線和電磁干擾,保證測量環境穩定。
溫度傳感器(可選):
監測樣品溫度,因為溫度會影響分散介質的粘度和折射率。
自動對中系統(高d型號):
確保激光束精確穿過樣品池中心,提高測量精度和重復性。